「台灣5.2%高致死率」原因曝!名醫分析:下降未必更好

生活中心/鍾惠宇報導

台灣Covid-19的「高致死率」經常被討論,各界分析原因可能是初期的感染者是年長、有多重慢性共病者,再加上突然的爆量,醫療能量一度無法調適,或是台灣對Covid-19相關的死亡,認定比較寬鬆等。對此ICU名醫陳志金卻提出「有沒有想過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控制太好?」

▲國內疫情趨緩。(圖/資料照)

昨(25)日醫師陳志金在臉書指出,如果告訴你,台灣Covid-19的致死率將有機會快速下降到2%以下,會是好事嗎?如果英國的致死率一直停在15%,沒有後面巨幅增大的「分母」,英國民眾,會罵他們的政府嗎?

台灣累計至24日,確診人數1萬6176例、死亡841人,致死率是5.2%。台灣從五月份的疫情爆發,很快速的在二到三個月的時間,幾乎達到「本土清零」的程度,這實在是很令世界各國稱羡的成果。

陳志金點出,但是,仍然有一些人,不斷的以台灣的「高致死率」,來批評台灣的防疫政策做不好,而無法好好的感受,現在得來不易的「疫情平靜」。「高致死率」的相關討論及分析有很多,而他不禁好奇「有沒有想過,這個『高致死率』,可能是因為我們控制太好、太快把疫情控制下來的關係?」

陳志金說,「死亡的841人,我們當然感到非常的難過!那是病毒的錯,但是我們也不要否定大家對防疫的努力,我們真的控制得很好,如果不是,我們的確診人數,就不只這個數字了」。

他也表示,如果我們疫情失控,確診人數爆增,雖然伴隨著的死亡人數也會增加,但是,因為疫情的大量擴散,就會有大量的輕症和無症狀者,如此,就會讓致死率下降。這樣的「致死率」下降,應該不會是我們想要的吧?所以,為什麼要這個時候這麼在乎「致死率」沒有下降?

▲陳志金分析下降未必是好事。(圖/翻攝陳志金臉書)

他以英國為例分析,英國在早期疫情爆發時,「致死率」高達15.24%,比台灣還高出許多。那麼,英國的致死率,後來是怎麼下降到1.8%的呢?2020年4月25日,確診15萬5千人,死亡2萬3600,致死率15.2%;2021年9月22日,確診760萬人,死亡13萬6千人,致死率 1.8%。

陳志金指出「看到這樣大幅下降的致死率,從15.2%降到1.8%,我們不會比較欣慰的,因為在這段時間,死亡人數增加了 11萬多人,但是,因為確診人數增加更多—745萬人」。

如此巨幅的增加分母、分母比分子增加的幅度大上許多,相除之下,自然「致死率」就會下降,但是,這也意味著是疫情的失控,大量傳播的結果。所以,致死率是會下降的,代價就是巨大的「分母」,這並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陳志金也說,如果我們和新加坡一樣,每天確診6000人,不用兩個星期,我們的確診人數就可以來到8萬4000人,疫情大幅擴大,年輕人的占比就會增加,此時,我們的「致死率」就可以下降到1至2%。「致死率」雖然可以下降到比較好看的數字,「但是,我想,這並不會是我們所樂見的!」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