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書摘/疫情醞釀哪些新機會?權威:掌握三大關鍵才能賺錢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全世界正處在後疫情時代,這場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和消費習慣,很多商業行為也產生巨大變化,這牽連的不只是民生經濟,各國財經貿易數字也受到影響。大家應該很有感,每天打開新聞,看到好多和財經有關資訊,卻是有看沒有懂,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提醒大家,學習、看懂這些財經訊息,才能讓自己不被時代浪頭淘汰,同時要告訴大家,身處後疫情時代能掌握哪些新機會?

▲身處後疫情時代,看懂財經趨勢變化才能賺錢。(圖/翻攝自pixabay)

孫明德主任和大家分享,在人類歷史上,跳躍式的改革與進步,往往與大規模疫情有關。像是14世紀的歐洲黑死病使得封建制度瓦解、宗教改革促成工業革命、16世紀的天花讓歐美經濟整合,以及19 世紀霍亂使得公共衛生觀念普及,各國政府開始重視下水道的建設。

所以,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學習總體經濟學?孫明德主任提醒,因為我們可以從各種指標看出人類歷史上經濟運行邏輯的變動與演化,並以量化指標來測量經濟規模,做為認知與討論的基礎,進而看出未來可能變化的方向。看懂總體經濟,不只有助於投資理財,更和你的工作業務、經營決策、民生消費息息相關。

該如何快速有效做出判斷?孫明德主任和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一起在著作《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中,以關鍵時事切入、系統化分析,用最簡單易懂的故事,帶大家學習從看似雜亂的碎片新聞中理出頭緒,做一個有能力分析未來的人。

▲孫明德主任和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在著作《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中,教大家從偌大的資訊中看懂總財經趨勢。(圖/天下雜誌提供)

後疫新世界,醞釀哪些新機會?關鍵看美中,更要掌握疫後新常態

後疫情時代,不同產品項目冷熱有別,跟疫情造成生活型態轉變明顯有直接關係,但更重要的是,有哪些消費行為被影響,進而造成消費業態的長期改變? 

1、台商、台幹回到台灣,帶回投資、消費熱潮

隨著中美貿易戰與疫情的影響,有不少台商、台幹回到台灣,也帶回來大筆的資金投入不動產市場,明顯可見的是房地產的價格水漲船高,並不限於台北市,工業區廠辦附近的土地甚至供不應求。而這群為數眾多且相對具有高消費能力的族群,正好解決了台灣高所得族群外移對消費的影響,帶回來的不只是投資熱潮,還帶出了新的消費需求和新的消費模式。

2、網購、外送,業績拉出長紅

疫情讓大家儘量避免上街或到實體店買東西,網路購物和外送服務的業績自然拉出長紅,從2020 年電子購物及郵購業成長直奔兩位數的急速成長可見一斑。其實不只是疫情期間的2020 年,自2011 年有這項統計數據起,電子購物的零售營業額每年成長都超過5%,其中2014 和2018 年這兩年更高達10.6%和12.4%,但2020 年的19.0%則很明顯是疫情推動下的新高水準。

3、從電商到實體商店,調整戰略搶優勢

反觀整體零售業的表現,則只有2011 年超過5%,其他大都在3%以下,由這項數據的比較可以看出網路購物的興起,和對傳統通路帶來的挑戰。對於原本的網路商店來說,外送服務其實也是競爭者,過去的24 小時送達已經顯得稀鬆平常,當大型超市與外送平台策略聯盟之後,電商需調整策略才能搶回優勢。

由於外送平台的使用習慣影響,民眾對於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也大為增加,這也將影響銀行業未來的經營方式,直接帶動場景金融與普惠金融的快速崛起。

受到最大衝擊的是實體通路。從近幾年市場變化可以發現,單一品牌或產品類型的店舖不如複合式經營的商店,無論是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或過季暢貨中心,幾乎都少不了義式、日式、港式等各國食物大集合。飲食、購物、各種休閒活動一站購足,複合經營已經是勢不可擋的走向。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流程和行為產生哪些變化、競爭者會來自何處,面對由科技帶動的營運轉變,又該如何提前布署,這些都是企業必須思考的重要策略,也是上班族該隨時保持關注的議題。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讀書

【94要客訴】李四川蔣萬安追殺柯文哲!黃國昌變相反年改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