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狀元明明第一 為何古人更想中探花?全因有這項優勢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科舉制度有許多故事。(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科舉制度有許多故事。(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自隋唐起,中國歷史引進了科舉制度,以考試的方式來取材,並實施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創造不少故事。眾所皆知,科舉等級中最高等級,就是殿試,並由皇帝欽點出狀元,其次是榜眼與探花。有趣的是,探花雖然排第三位,卻比狀元多了一項「隱藏福利」。

探花,這個詞彙除了代表第三之外,還有另一個意思,也就是「探花郎」,從唐朝開始就出現了所謂的「探花宴」。

唐朝的進士及第之後,皇帝會在杏園舉辦探花宴,作為對這些人才即將進入朝堂的隆重歡迎。探花使,是從所有進士中選出的兩個人,任務就是逛遍杏花園在沿途中採杏花迎接狀元。

為什麼這個角色重要呢?原來在「探花宴」之中,只有探花二人擁有首先採花的特權,在宴會中所出的風頭也不亞於狀元,也容易被注意到。

除了能在宴會上出頭之外,探花也是皇上對於一個人才華和顏值的雙重肯定,也許狀元的文筆與知識是第一,但他不一定長得帥。

探花就不一樣了,探花郎的文筆雖然略次於狀元,但他的顏值高,就代表著在以後的仕途上,以及在人情往來上,比狀元更具備優勢,還有不少探花,當場就被皇上納為駙馬的情況發生。清朝著名貪官和珅最初,就是以探花的身分展開仕途。

不過每個朝代在科舉的取材與標準,不完全相同,何況最後殿試的錄取與否,完全決定於皇帝的心情,因此探花的這項優勢,也不是每個朝代都有。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