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閱讀新好處神秘出現 他驚曝這個真相讓人生無往不利

鍾志鵬/台北報導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圖/黃建賓攝影ㄧ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圖/黃建賓攝影ㄧ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現代人不管是學生或是社會人士都不愛讀書。但這件事不可以再繼續下去了。嚴重時甚至會動搖國本。成軍10年的《品學堂》一直在推廣閱讀。創辦人是台灣國寶文學大師黃春明的兒子黃國珍。品學堂日前公佈一項數據顯示,「中學生閱讀力的進步幅度小於國小生」。黃國珍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強調,閱讀是跟著你一輩子的,而且好處多。有助學生時考試作文能力提升,出社會之後需頭腦清楚懂產品。閱讀就是改變生命的力量。

21世紀的文盲,將不是那些不會寫字和閱讀的人,

而是那些無法學習、不願學習和不重新學習的人。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品學堂成立10年  創辦人黃國珍哽咽回首來時路

品學堂是推動台灣閱讀能力的重要機構之一,10年來深入全國各地校園,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多閱讀,提升閱讀素養,也就是會讀書、讀懂書、讓自己在考試、理解書中內容、課外讀物,讓自己的理解能力與思辨能力更強。

但在智慧手機的無限誘因下(滑臉書、打電動、看劇、看YOUTUBER),淺牒的內容似乎奪走大家的目光與專注力。品學堂創辦人、《閱讀 理解》學習誌總編輯黃國珍在10週年的記者會舞台上,回首來時路,一度哽咽,幸好有伯樂貴人支持,也有遇見無數的知音,證明閱讀可以得到共鳴,可以讓更多人朋白,閱讀不是死的,可以讓一個人,在求學不同階段、出社會後的發展,因閱讀而更好。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品學堂公佈十年數據  學生離了課本就不會閱讀,老師也困擾

在品學堂8月13日的十周年分享會上,宣布攜手親子天下推出全台第一套整合線上線下的《閱讀理解 junior》閱讀素養培力學習系統。

因為閱讀是孩子達成多元能力指標的核心基礎,提供國小銜接國中(5-8 年級)的學生,可以透過時事議題與課綱關鍵字為軸的線上線下文本內容、主題式探究任務,提升青少年的閱讀理解能力。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 (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親子天下創辦人何琦瑜,從台灣推動閱讀教育的關鍵點,來定位《閱讀理解》雜誌的重要。她說:「2000 年是分水嶺,當時的教育部長曾志朗以政策高度,購買課外讀物進入學校,成為學生學習重要素材,同時培育閱讀種子老師。」

台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洪儷瑜據國際研究指出,最難克服閱讀理解挑 戰的學生族群就是青少年。因為若使用沒有版權疑慮的「古文」來培養孩子的閱讀力,但多半是為賦新辭強說愁,孩子無法共感。

而面對圖書館架上的白話文本,她也認為並不符合學生學習 需求,因為「文人多是為自己想寫的情意出發,並沒有從小孩需要什麼來撰寫文字,」因此她格外肯定《閱讀理解》能促進教學現場的改變。

  發現一:中學生在閱讀理解層次「省思評鑑」能力不如「擷取訊息」。(想不如讀)。(圖/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 發現一:中學生在閱讀理解層次「省思評鑑」能力不如「擷取訊息」。(想不如讀)。(圖/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品學堂在現場也公佈一個驚人調查,中學學生面對課本常見的連續文本,擁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國中生正確作答率為 69%。但面對生活不常接觸或不曾接觸的制式公文、契約相對不那麼擅長且有待加強,國中生正確作答率為 56%。

黃國珍解釋,中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考試升學緊密連結,在過去的學習經驗裡,學生多是聚焦閱讀課本常見的內容,因此面對沒接觸過的文本相對陌生、閱讀充滿挑戰。

發現二:中學生理解陌生文本憑經驗 非運用閱讀理解力。(經驗大於閱讀)。 (圖/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發現二:中學生理解陌生文本憑經驗 非運用閱讀理解力。(經驗大於閱讀)。 (圖/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也就是說如果閱讀能力、閱讀素養提升,能讓小學生國高中大學生、甚至出社會以後,可以透過閱讀,迅速精準對焦你所處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強化思考邏輯能力讓自己無往不利。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 (圖/黃建賓攝影ㄧ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品學堂成立10週年。推廣閱讀再走下一個十年。 (圖/黃建賓攝影ㄧ親子天下、品學堂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