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閔/台北報導
▲《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紀錄片舉行特映會。(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布袋戲大師黃俊雄被文化部列為「無形文化資產資產保存者」,並授證「人間國寶」殊榮,更於2023年榮獲國家最高文化藝術「行政院文化獎」肯定,由黃俊雄兒女黃立綱和黃鳳儀操刀的《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紀錄片,以不同視角記錄「臺灣電視布袋戲鼻祖」黃俊雄大師的布袋戲人生歷程。今(9)日舉行特映會,黃立綱和黃鳳儀一同出席,感性說道「台灣人都知道『藏鏡人』這個代名詞」。
▲黃大師的兒子黃立綱(右)與女兒黃鳳儀(左)今日代表父親出席特映會。(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黃鳳儀表示黃俊雄的創新元素曾被評價為不入流,「但是50年後的今天,台灣人都知道『藏鏡人』這個代名詞」;黃立綱則笑稱要說完父親的精彩故事,大概需要分兩百集才拍得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世代如何傳遞這樣的文化價值、傳統技術,用我們生活所學,再賦予它新的生命。像史艷文,每年都可以用嶄新的面貌跟觀眾見面,這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表示,透過黃俊雄的紀錄片,讓我們真正看到布袋戲的「藏鏡人」!他有感而發分享:「雲林及臺灣各地都不是文化沙漠。」文化部除了將更努力於文化紀錄的保存,也將持續支持雲林國際偶戲節、布袋戲傳習中心等推動,期盼最快的時間就能看見「金掌獎」在雲林在地的布袋戲傳習中心辦理。
▲文化部長史哲。(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黃俊雄大師誕生於雲林虎尾,繼承父親布袋戲界「通天教主」黃海岱的衣缽,14歲起就在黃海岱所創立的「五洲團」中學習布袋戲。大師對布袋戲做出的許多重要的變革,像是將掌中戲的戲偶改良加大成三尺三的大型戲偶,讓觀眾更能觀賞戲偶表演的細膩身段,並且將布袋戲加入聲、光、音樂、機關等炫酷效果,將布袋戲推向流行的浪潮尖端。1970年代更掀起臺灣電視布袋戲演藝高峰,「雲州大儒俠史豔文」風靡全國,成為臺灣人的共同回憶。
▲《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紀錄片舉行特映會。(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這篇文章主要報導了黃俊雄被文化部列為「無形文化資產資產保存者」,並授證「人間國寶」殊榮,以及其兒女所製作的《布袋戲人間國寶-黃俊雄》紀錄片的特映會。透過這部紀錄片,觀眾可以更深入了解「臺灣電視布袋戲鼻祖」黃俊雄大師的布袋戲人生歷程,以及文化部未來在文化紀錄保存與推廣上的計畫。文化部長史哲也表示,透過這部紀錄片,可以讓大眾真正看到布袋戲的「藏鏡人」的成就。 這篇文章報導的內容豐富詳實,除了介紹黃俊雄及其紀錄片之外,還提到文化部的計畫,可以看出該報導的範圍不僅在於黃俊雄這位知名人物,更著重於布袋戲這項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這也是文化部該有的責任與角色。 我認為這篇報導做得相當好,透過報導介紹黃俊雄大師及其貢獻,讓更多人了解他的影響力及其對布袋戲發展的貢獻。同時,也提到文化部的計畫,顯示政府的關注與重視,讓我們可以看見政府對於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決心與規畫。這篇報導的範圍涵蓋面廣,並且有深度,是一份有價值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