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TWANT
▲資深媒體人彭華幹分享國道心絞痛險死的經歷。(圖/中天提供)
胸口長期不適,病灶竟在大腦。資深媒體人彭華幹日前在節目分享險些猝死國道經歷,表示當時心臟突然絞痛且喘不過氣,身邊更沒有藥物可用,所幸後來心跳逐漸平穩。怎知,一直以為問題在心臟的他,直到某次嚴重暈眩險昏倒就醫,才發現罹患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
彭華幹在節目《健康點點名》表示,當時在國道的心絞痛是他人生中最嚴重猝死危機,當時情況不只危急到握方向盤都很吃力,身邊更只有1瓶水、沒有藥物,因此從內線移到路肩停車後,只剩「一口喝掉水」的選擇。還好心跳逐漸放緩平穩,休息後沒有大礙,
彭華幹指出,由於自己有三高,過去5、6年有心絞痛狀況,所以總覺得是心臟問題,直到今年初差點在浴室昏倒緊急送醫,並在「查不出病因」情況下出院後,才被一名耳鼻喉醫師檢測出真正病因「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則表示,主動脈血管狹窄其中一個症狀正是心絞痛。
林謂文表示,血管疾病主要影響雖在心臟,但心臟跟腦部血管風險其實都是相同的,而男性超過45歲、有三高都是風險因子,如果又有抽菸、酗酒、日常壓力大、作息顛倒也可能提高致病機率。林謂文也推測,彭華幹的心絞痛,可能是心臟和腦血管同時都有問題。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報導了資深媒體人彭華幹的心臟病經歷。他在節目中分享了在國道上突然出現心臟絞痛且喘不過氣的情況,幸好他最終沒有猝死。然而,在某次嚴重暈眩之後,他才發現自己的問題不僅僅是心臟,而是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要重視自身健康,尤其是有心臟問題的人。彭華幹在過去幾年中一直有心絞痛的狀況,卻一直以為問題在心臟,直到差點在浴室昏倒才發現真正的問題。這告訴我們,有時候醫生沒有立即找到病因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應該在健康問題出現時,持續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這篇文章還提到了主動脈血管狹窄是一個可能引起心絞痛的病因。醫生指出,心臟和腦部的血管問題其實是相通的,這確實提醒我們心臟病可能會對腦部血管健康造成影響。對於男性來說,超過45歲的人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因此他們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 總結來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健康教育信息。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保持警覺,特別是有心臟問題的人。當出現身體異常時,應該立即尋求專業幫助,以確定病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同時,我們也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以確保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