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古代端午節怎麼過?不只吃粽子 他們竟將「這動物」煮成湯食用驅邪

  • A-
  • A
  • A+

娛樂中心/蔡佩伶報導

端午節習俗會吃粽子。(圖/資料室)

▲端午節習俗會吃粽子。(圖/資料室)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台灣重要的節日之一,民眾也會在這天掛上艾草驅邪,吃粽子觀看龍舟賽來慶祝端午節,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也有許多不同的習俗,文武百官甚至會喝貓頭鷹湯來驅邪。

貓頭鷹對於古人是一種惡鳥,所以會下令在端午這天捕捉並煮成羹湯來食用,象徵皇帝驅邪匡正的思想,如同現今的端午掛艾草避邪的概念,更有剪掉八哥舌尖的習俗,古人認為在這個日子剪去八哥幼鳥舌尖能使牠們學人說話。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的習俗並不是源自於屈原,早在古代便有「裹角黍」、「觀競渡」、「懸艾人」等習俗對應到現今的包粽子、龍舟賽、掛艾草等傳統活動,古人也會在端午這天玩「射糰子」遊戲,亦即利用小弓來射盤中的糯米糰子,射中者則可以享用盤中的美食。

古代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會喝貓頭鷹湯。(圖/資料室)

▲古代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會喝貓頭鷹湯。(圖/資料室)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加入setn好友
推薦專題
追蹤娛樂星聞

延伸閱讀

熱門人物

直播✦活動

※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右上關閉鈕,即可關閉。

古代端午節怎麼過?不只吃粽子 他們竟將「這動物」煮成湯食用驅邪 | 娛樂星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