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掰彎」了沒?──中國的「玩笑話」與冒犯人權的語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鍾士為攝影/換日線Crossing

文/廖乙臻/誰為上海燃起一把台北火(換日線Crossing)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社會。

這句是廢話。

因為人類就是不完美,而社會是由自古以來至今都不完美的眾多龐大人群所構成。一種代表真理的烏托邦僅僅存在於某本書也許第 72 頁,存在於兩行璀璨的詩裡頭,或是也許存在於支撐我們於生命路途上不斷向前方邁進的道路幻影之中。

然而,儘管世界確實是依然充滿破綻與不完美,到了現今這個時間點,我們,亦即是具備公民意識的人,所能做的──還是必須遵循擁抱被先前宏偉與智慧時光之流驗證並確立的一種,一種所謂「接近真理」。

什麼是「接近真理」?那就是對於人性的尊重,對於人權以同理心的維護,以及對平等和自由的盡其所能捍衛。

中國,身為現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遍地黃金」的新時代傳奇。

她的每吋土地無不以華麗的神情驕傲大喊著:「錢!錢!錢!」每天我坐在上海的計程車裡(上海叫做出租車)聽到看到的幾乎都是人群、廣告與高樓,他們想像崩塌的那一天並不會到來,他們群起喊著:「錢!錢!錢!」......然而就在這遍地黃金上,就在「錢!錢!錢!」之中,中國人對於人權意識的醒覺和敏銳度,卻是與如此壯闊驕傲的高度姿態,相反地顯得十分破綻百出。

言論自由等等我就不贅述了。我想在這篇談論的,是中國的性別觀念。

「你是彎的,而我不可能被掰彎。」

現今中國的性別意識觀念是極度的不成熟,這一特徵體現在生活各處。在上海,最直接體現並濃縮為表徵的,就是語言。

我在上海最常聽到的玩笑話之一,也就是當我的中國朋友試圖展現自己獨一無二的幽默感時,他們必定會說的其中一句話就是:「你被掰彎了嗎?」或「我快被掰彎啦哈哈哈」或者「你要不要掰彎他?」然後接著,周遭同樣為中國朋友的人們必會哄堂大笑,彷彿他們眼前所聽到是自古以來以及翻遍微博裡都無法找到的最幽默笑話一則。

這裡所說的掰彎,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就是開玩笑指涉要把異性戀轉為同性戀。它的相反詞「掰直」也就是把同性戀轉為異性戀。在上海,這些語言使用場景如下:當一群人看到兩個男性友人特別要好時,會以嘲諷語氣指著說:「你們被掰彎了嗎?」當說這些話時,這些人神情彷彿是身處於城市圍牆內一個被保護很好的甜美小花、園優雅地喝著午茶,眼見著瘟疫已來到城門外,他們以繼續保持優雅的身段,在關鍵時刻正色發出一句語言說:

「瘟疫,你是彎的,而我不可能被掰彎。」

當一個人張口說出這句話時,

彷彿他們已先用一種「立即的正統化」將自己與外界切割出一條清晰界線。界線內,是全中國全上海最「直」最「正統」最「正常」的億萬人口,以及也是自己,一個光明磊落的自己。界線之外,是「彎的」、「非正統的」、「被掰彎的」,是彷彿伏行在黑暗中無法獲得正統意識型態之光照耀的,被強加施以「陷眾人於可能被掰彎恐懼」之罪名,一個晦澀、模糊、四不像的東西。

於是,每一個人,戲謔優雅歡快地使用這種語言之輕,行使一種傷害他人之重。

於是,你在上海,眼見大量的「掰彎」「掰直」粗暴地出現在社會各語意脈絡以及文化符碼表現中:社交媒體、廣告、網路語言......你身邊,我身邊,你,和我。

我曾和一位上海的 LGBT 好友探討過這議題。90 後,平時很幽默常嘻嘻哈哈和我開玩笑。當時我問她:

「你在上海生活,對於這議題感受不舒服的頻率大概是如何?」

她停頓一秒,盯著我的眼睛,嚴肅說:

「每一天。」

冒犯人權的語言,不是「玩笑」而已。

在此補充說明一下。「掰」這個字,已十分具體表現出背後的語意脈絡。「掰」是代表用力使勁去凹,用力去折,總之就是他必須很用力。而「用力」即指涉了背後的另一深層意涵:也就是,有一「正統」端正地存在於某處,外力必須用力使他不致偏離此隱晦卻不容置疑的正統性,也就是不致偏離正常,所以必須去「掰」,讓他朝往正軌。

......請問為什麼要用力?為什麼要掰?一個人的性向是干你什麼事?一個人的性向是值得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在那邊掰來掰去嗎?這麼愛掰是不會去掰其他東西練你自己手指嗎?

包括,除了掰直掰彎這語言脈絡背後的傷害之外,更別說中國大部分人現在依然都會毫不猶豫說出:「我性向是『正常』的。」而不覺得有任何不妥。這句話我在此幫忙翻譯一下,意思也就是說:「我是異性戀,哎喲不錯喔。」

可能有人會說,開個玩笑而已這有什麼。這種大眾表面式反應邏輯就像,假設我在你妹的生日 party 上說一句:「我操你妹。」你覺得有什麼嗎?有人會說:「這當然不敬!這是我妹的場子耶你搞什麼?」也有人會說:「我可以接受啊這只是個口頭禪嘛。」我不管你對此反應究竟為何,請注意──

當十個人裡有九個人覺得可接受,卻僅僅有一人不舒服時,請你以最莊重、最警覺、最銳利的意識,去面對思考。請你直視它,對自己問:

這語言的存在是否為一個冒犯人權的語言?我是否正在用這語言脈絡對他人進行傷害?

不算許久以前,「Negro」還是一個十分大眾化的詞,全世界輕鬆說著:"He is a negro."也不算許久以前,「納粹」的圖樣幾乎遍及全歐洲,當地所有人類必須高舉一支手,對它行以最莊重之禮。歷史可能粗暴而愚昧,卻也可以是智慧的,端看公民、知識分子、具備同理心之人──全人類,如何以智慧,將黑暗與邪惡不斷沖刷覆蓋,迎來人性綻放的最終光亮。

我期盼未來某一天,人們能無所恐懼地對所有人說出他認為自己是誰。

他們可以用筆寫下,用語言傳遞,用圖騰標記出來,對所有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大聲說道:「我是誰,而我喜歡誰。」不管是在上海、台北、世界的哪裡,或是僅僅在你家房子裡面。而到了那一天,每一個人,都必須對於這樣的自我表達,給予最堅定的尊重。

我以最光明的心,期盼那一天。


   關聯閱讀

北美洋人言論最開放自由?──「政治正確」讓我謹言慎行

歡迎來到瑞典──全球最友善同志的國家之一,用幽默訊息「嚇阻」俄羅斯潛艦

世界上沒有醜人,只有醜陋的心


   作者簡介

廖乙臻/誰為上海燃起一把台北火

廖乙臻,台北人。
政治大學、UCL 歐洲文化思想碩士畢,在台灣做過三年記者,也曾於英國 BBC 擔任實習記者。
現於上海工作,同時為 BIOS Monthly 專欄作家。
個人臉書:廖乙臻 
「走吧,我們沒有失去記憶,我們去尋找 生命的湖。」


執行編輯:Vincent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加入 @setn 好友 #同性平權!一起挺同志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