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92%勞工得過職業倦怠症!星期一這個時段最容易發作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在年底前,一例一休即將三讀過關,但處於標榜責任制、充斥加班文化的職場環境,即使「有薪」休假,是否常常接到公司來電、上司簡訊,甚至將公事帶回家處理,最終導致「無心」放假?過勞又窮忙,加上長期沒調薪、升遷,是否也對工作失去熱情,進而產生職業倦怠感?有人力銀行業者進行「勞工請休假與職業倦怠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2%勞工得過職業倦怠症!好發於每週一的下午2點。

驚!92%勞工得過職業倦怠症!好發於星期一這個時段

高達92%勞工得過職業倦怠症!好發於每週一的下午2點。(圖/李鴻典攝)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三成九(39.4%)的上班族覺得,今年自己的休假狀況「不算正常」;其中又有超過半數,高達60.2%的人透露,因此「有離職念頭」;調查也顯示,若不含六日、國定假日與法定保障假,上班族平均期望,能連續請休假9.7天;但是實際上,平均最多一次僅請休假4.6天。

更糟是,回顧以往休假時,更有高達四分之三(75.1%)的上班族表示,「曾經有過」仍要處理公務的經驗;這當中甚至僅有13.3%指出,事後公司「有給加班費或補休」,代表其餘的八成七(86.7%),並沒有獲得薪水或工時上的補償。

明明正在放假,人卻無法輕鬆,有時候跟手機全天候待機,甚至電腦開機有關!調查發現,在休假時,有高達68.5%的人表示,「曾經」接過老闆或主管打來的電話,而且是詢問公事;另外「曾經」收到過主管或老闆寄來的電子郵件,比例約半數,有51.2%;至於「曾經」收到過主管或老闆傳來的簡訊,佔比更高,達到59.1%。綜合上述數據,意味著多數上班族在休假期間,都曾遭遇上司的電話或訊息叨擾。

假如在休假時,收到主管、老闆傳來的簡訊或電子郵件,僅有20.8%的上班族表示,「都不會立刻回覆」;代表其餘七成九(79.2%)的人會立刻回覆,不過情況又細分成這三種:46.1%屬於「不論是簡訊或電子郵件,都會立刻回覆」;28.8%屬於「簡訊的話,才會立刻回覆」;4.3%屬於「電子郵件的話,才會立刻回覆」。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憂心表示,其實讓上班族「無心」休假,「難安心」放假,主要的導火線恐怕是來自網路時代下的產物:隨著智慧型手機,以及相關通訊軟體的盛行,老闆與主管能隨時與員工聯絡,詢問、關切工作進度,甚至要求他(她)們處理公務,結果導致惡性循環的「二十四小時責任制」:訊息已讀!馬上回應!馬上處理!隨著職場「行動化」、「數位化」,隨之而來的卻是「勞過風險」,因此提醒老闆與主管們,想在下屬休假時傳訊或去電,應該更加謹慎為之,同時留意員工的身心狀況。

另據調查,有高達92.4%的上班族透露,「曾經有過職業倦怠感」;其中又有87.7%透露,「曾經考慮過離職」。而且為何會產生職業倦怠感,恐怕與長期無法加薪、升職,以及缺乏成就感有關。調查也顯示,引發「職業倦怠症」的主因有:「薪水少,常常與付出不對等」(49.9%)、「同一個工作做久了,覺得無趣」(45.2%)、「公司管理與升遷制度不公平,卻無法改善」(42.9%),以及「壓力太大,想從工作中遁逃」(30.4%)、「工作內容與志向不合,無發揮空間」(28.8%)。

對於每一份新工作,大約經過多久會出現職業倦怠感?調查發現,平均過11.5個月,也就將近一年,就會開始出現「倦怠症」!同時這種症狀好發的時間,大多數在「星期一」(52.3%),其次才是「星期三」(13.1%)、「星期二」(10.8%):似乎意味著「BLUE MONDAY」的魔咒的確存在;而且倦怠感容易發生的時段,則大多屬於:「下午兩點」(18.6%)、「上午八點之前」(16.3%),以及「晚上七點以後」(13.9%)。

甚至還有人因為發生職業倦怠感,而導致身心狀況出問題!調查發現,其中有六成二(62.4%)就透露,「曾經嚴重到影響身心狀態,並導致生病」。只是多數人並沒有選擇馬上處理!有75.7%選擇,「打起精神硬撐過去,完全不耽誤工作進度」;18.6%選擇「把工作標準先降低,勉強過得了關就好」;僅剩下的5.6%,才會「暫時不處理,先請假休息再說」。整體來說,仍有五成八(57.7%)的人表示,對目前的工作「有職業倦怠感」。

當然上班族也覺得,這種常見的職業倦怠感,其實有「特效藥」可以治療!由此次調查發現,上班族認為,如果平均可以一次休假23.2天,或者平均每月加薪5,362元,自己就能夠從「倦怠症」當中復原。

勞工請休假與職業倦怠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16年10月20日到11月2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調查20歲(含)以上、已畢或役畢的會員,目前在職的編制內人員,且有一年以上正職工作經驗,會員有效問卷共1,383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64%。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