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週刊/三菱集團的美麗與哀愁 追求獲利錯了嗎?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蔡文馨/AutoWeek汽車週刊

日本三菱汽車身陷油耗數據造假風波,判決尚未定讞,身陷囹圄自顧不暇,對於旗下車款已無任何研發能力。而中華汽車在沒有母廠的支援下自力救濟,以十年前的技術平台為基礎,推出Grand Lancer大改款,似乎也大換血,另人耳目一新。然而「舊瓶新裝」的Grand Lancer究竟值不值得購買?現在就讓我們從日本三菱集團所面臨的危機來探討。

話說日本三菱集團旗下擁有12家分公司,經營範圍包含銀行、金融、房產、重工、電機、汽車…等等,此集團因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研發生產零式戰鬥機而成名,或許是英雄主義作祟,近代三菱集團營運最高宗旨乃是「獲利」!雖然說追求營利不但目標明確而且又不犯法,但過度膨脹的日本三菱集團,在尾大不掉的問題下一蹶不振,難以對應突來的危機,不只是三菱汽車,事實上整個三菱集團都在走下坡。

汽車週刊/三菱集團的美麗與哀愁 追求獲利錯了嗎?(圖/AutoWeek汽車週刊)

營收好才能生存

良好的獲利向來是企業生存與進步的關鍵,對於車廠來說,沒有良好的獲利就沒有辦法如期研發更好的產品,因新車研發費用相當昂貴,所以多數車廠都會採用借貸方式研發新車款,如此一來可以在新車款一上市之後,就立即進行下一代車型的研發,經過3~5年之後,大改款車型即可順利上市,如果靠現行車款之銷售利潤當作新車開發基金,那麼研發腳步通常都會慢半拍,產品推陳出新的週期就會拉長,如此一來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

然而借貸研發其實充滿風險,因此像是Porsche的作風就相對保守,新車研發經費來源主要是靠集團的營收,僅有在全新級距新車研發、擴廠等大動作才需要貸款,而且Porsche深信集團獲利的基礎在於出色的產品與鮮明的品牌特色,因此Porsche寧可延長產品汰換週期,專心研發與銷售高端車款,不玩「一般般」的國民車型!

汽車週刊/三菱集團的美麗與哀愁 追求獲利錯了嗎?(圖/AutoWeek汽車週刊)

然而日本Mitsubishi汽車的作法並不是這樣,其獲利模式乃是不斷推出新車、不斷更新產品,並賦予酷炫的行銷包裝,只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新鮮」,新產品就能順利賣出去。這種作法真的很像是零式戰鬥機,速度很快、航程很遠,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殺至戰場上空發揮奇襲特效,但零式戰鬥機充其量就是輕,「質」並不紮實,脆弱的結構無法承受高難度的翻滾動作、機艙沒有防護鋼板與自動滅火器、油箱沒有中彈後自封閉機能、武裝沒有重型機砲,輕量設計僅適合「打帶跑」的偷襲行動,無法勝任「硬碰硬」的正規作戰。

汽車週刊/三菱集團的美麗與哀愁 追求獲利錯了嗎?(圖/AutoWeek汽車週刊)

其實Mitsubishi近期產品確實遇到此一難題,旗下產品就是不停的改造型,最好是能請知名設計師站台,並給予時尚的包裝與豐富的配備,然後再找個明星代言就成了!但底盤、引擎、空間、質感、舒適性、耐用度、自家特色等本質面並沒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經營模式在Lancer這種專門賣給年輕人的中型房車身上還可以撐個幾回合,但是對於強調豪華舒適的大型房車就不適用,以台灣市場來說,大型房車Galant後期銷售相當吃力,後繼車款Grunder因缺乏賣點而漸漸沈寂。

汽車週刊/三菱集團的美麗與哀愁 追求獲利錯了嗎?(圖/AutoWeek汽車週刊)

利字頭上一把刀

日本Mitsubishi於汽車方面的經營模式,在太平盛世確實可以達到銷售目標,但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消費者沒有閒錢追求新鮮感之際,Mitsubishi就會面臨經營危機。而且當新車銷售下滑,借貸還款的壓力就會非常沈重,一旦資金週轉不靈,日本三菱汽車的信用陷入負評,就沒有銀行願意繼續借貸,如此一來也就沒有資金進行新產品研發。為了避免惡性循環的生成,日本三菱汽車高層才會鋌而走險,在油耗檢測項目置入不實的輪胎數據,藉此取得更好的節能成績以提升新車銷售量。

只不過任何的造假、舞弊行為,最終都還是會露出馬腳,比如說Nissan發現旗下與Mitsubishi屬於共用技術平台與代工關係的雙生車型,在重量相近、動力相同的情況下,油耗成績竟然比Mitsubishi差!此外Mitsubishi售後服務部門也發現在某個時間點之後,客戶車輛的行駛里程數無故攀升,日本檢調單位發覺異狀後介入調查,舞弊事件終於爆發。

這兩年發生類似事件者還有Volkswagen,只是Mitsubishi乃是針對油耗成績作弊,Volkswagen則是針對廢氣排放檢測項目造假(關於「美化程式」原理請參閱第408期:「柴油角力」報導)。此事件的共通點就是集團內少數人為了增進新車銷售量,也可以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職位、牟取更多的利益,最終選擇旁門左道的行徑,只是沒想到事件爆發之後續賠償遠高於不法所得!但令人覺得遺憾的乃是這些舞弊細節都屬於「非常機密」的行為,不論是對外或對內皆然,簡單說就是少數人在搞鬼,但事件爆發後則是賠上整個品牌、並波及每一位員工!然而站在日本或美國政府的立場並不會這麼想,因為舞弊事件帶來銷售量的提升,每一位員工都是受益者,所以不可能僅僅制裁主謀與共犯,高額賠償毫不留情面!

然而在這二起重大事件之後,意外看到二種不同的結局,日本三菱汽車因長久以來經營模式使然,事件爆發後當然不會有銀行或財團願意伸出援手,目前等著Nissan集團談併購,新車研發幾近停擺,之後可能就是直接沿用Nissan的技術資源,接著Mitsubishi必須重新起步再創品牌特色,可能是專攻小車市場,或者朝休旅車方向前進,抑或是專精於商用車領域,至於海外市場部分必須「自力救濟」撐過此寒冬!

至於Volkswagen,因為經營模式和Porsche較為相近,都屬於「將本求利」較為保守的姿態,所以在事件爆發後,已知與美國政府的和解金高達147億美元,此外內部許多技術人員不停在為此事件擦屁股,然而Volkswagen的後續作法乃是「更積極研發環保、節能科技」並應用在市售車上,竭力挽回品牌形象,此乃產品導向、技術本位的車廠才能做出這樣的反擊,請期待後續報導分析。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蔡英文、陳建仁出席Google新辦公大樓開幕典禮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案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