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留不住人才 皮膚科醫「沒50萬元不去」案情不單純?

記者許晶晶/台北報導

沒人想到醫院當皮膚科醫師?!最近有民眾發現到醫院想掛皮膚科看病,卻不一定能找到醫師!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不只很多中小型醫院乾脆不設皮膚科,甚至連醫學中心大醫院也出現皮膚科醫師不夠或者斷層的窘境。實際詢問第一線醫師更發現:沒人想到醫院當皮膚科醫師!

皮膚科醫師李勇毅說明指甲藏有脈絡球瘤的腫瘤症狀。(圖/記者楊晴雯攝)

▲衛福部從2010年起限縮五官科(眼、耳鼻喉及皮膚科等)醫師名額,醫師人數被限縮也是找不到醫師的原因。

在台北街頭或幾個大城市鬧區,醫美診所隨處可見,但民眾有皮膚問題想到醫院找皮膚科醫師看病,卻不一定能找到醫師!根據健保署的統計資料,全台82家區域醫院,只有53家有皮膚科,地區醫院365家,也只有32家設有皮膚科,比例根本不到1成。就算是設立皮膚科門診的醫院,其中沒有專任醫師的醫院也不少,甚至是和診所配合,由診所醫師兼任,一周一次。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表示,「真的請不到醫師啊!」雖然醫院開院時設有皮膚科,但後來醫師離職,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醫師,只好找兼職醫師幫忙,「每周有一、兩個診也好」。

門諾醫院,皮膚科,蔡凱淇,異位性皮膚炎,流汗,保溼

▲最近有民眾發現到醫院想掛皮膚科看病,卻不一定能找到醫師!

有第一線醫師坦言,公立醫院醫師每個月薪水只有私人診所的三分之一,大約十多萬元,錢少事多又繁雜,根本留不住想單飛的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皮膚部醫師朱家瑜也曾感慨,像他已經50歲,卻是台大皮膚部最年輕的主治醫師,而台大皮膚部近十年來只增加過一名皮膚科醫師,「不是沒缺,是沒人要來」。

已經在外開業多年的上立皮膚科診所醫師林上立分析,最大的問題還是健保的問題,而且其實不只皮膚科,很多科別也都面臨同樣窘境,醫師付出的心血並沒有得到成正比的回報。以香港為例,香港的皮膚科醫師很少轉醫美,「因為他們看病,一個醫師,不要講藥費、光看診費,每一個醫生看診的勞力費用,每個case看診費收台幣5-6000元,藥費也是另外計價,看一個病患大約收8-9000千元,一天大概看10個病人就夠,也比較有品質。」

乾癬除了皮膚症狀外,還可能有關節炎、心血管問題等共病發生,患者要有長期抗戰的決心,接受正規治療且至少10年內都要定期追蹤。(圖/中山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蕭玉屏提供)

▲有皮膚問題到醫院還是到診所?到醫院不一定能找到醫師,但都會區裡醫美診所卻隨處可見。

林上立分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一個月薪水大約十萬多,「但我的同學們都是三倍薪水,那我為什麼要待在醫院?」薪水問題還是其次,在大醫院看診不像在診所裡「單純」,這也是醫師出走的重要原因。

的確,醫學中心裡的醫師工作內容比起診所醫師相對多很多,除了看診、還要開刀、病房,還有不少行政工作與教學研究等。甚至有部分私人醫院,醫師還有「看診業績」壓力,更甚者還要扛銷售壓力…

「工時一定會超過!」林上立醫師表示,留在大醫院還有資源爭奪的問題,比如說一些大型的臨床研究或者是藥物的測試,「假設現在有異位性皮膚炎的藥劑或臨床測試,他們會希望找資深的、教授級的醫生合作,有意願要跟你合作的對象愈多,相對代表你的聲望愈高。年輕的醫師相對沒有這種資源, 那你就要努力搶這塊。例如你要搶主治醫師,如果台大本院沒有名額,那你就只能一直待在雲林永遠回不了台北。」

皮膚科醫師 林上立

▲已經在外開業多年的林上立醫師分析,最大的問題還是健保的問題,另外在大醫院看診不像在診所裡「單純」,這也是醫師出走的重要原因。(圖/上立皮膚科診所提供)

「自己開業看診資源雖不會比較多,但相對很多事情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不用看別人臉色,沒有結構性的問題,而且你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專心研究,假設你對雷射有興趣,就可以好好專注在雷射,就是,問題不會搞得那麼複雜,可以專精你自己的領域。」林上立說。「自己出來執業,薪水會比一般大醫院高一些,因為單就健保這塊,就算你不做醫美,你可以好好經營你的健保病人,你會很清楚知道,來幾個病人、收入多少,除此之外,不用擔心太多問題,只要擔心健保申報有沒有報好就好」

而根據台灣健保資料粗估,醫師如果自己開業掛號費大約150-200元,看診費健保點數是300多點,一個病人大約是500元,在不扣掉人事成本的情況下,假設一天看50個病人,一個月25天就有60多萬營業額。如果轉型醫美,依照看診項目營業額大約會再成長至少1倍,總之是倍數成長,當然這都還沒扣掉相關人事等運營成本。

所以,台南市醫師公會前理事長、也是連鎖皮膚科診所經營者的王正坤提到,他最近在新進醫師群組裡看到有醫師說「沒有50萬元不去」大醫院任職,會有這樣的消息傳出,許多醫師表示並不意外。

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則表示,主要還是生涯規劃考量的問題,不是單純薪水的問題。衛福部從2010年起限縮五官科(眼、耳鼻喉及皮膚科等)醫師名額,醫師人數被限縮也是原因,有人笑說國內醫界五大皆空,內、外、婦、兒科及急診因為醫糾多、薪水少,醫師不想做,這不只是玩笑也是事實,以皮膚科為例,每年皮膚科訓練全國的名額只有25個醫師,醫師基本上都在醫學中心受訓,中小型醫院沒有住院醫師,更不用說升任為主治醫師。

那麼,受訓看診後會不會到別家醫院?黃毓惠表示,「因為沒有地緣關係,也不是那個體系,醫師會寧願去開業,當然一開始可能可以去診所,或跟學長姐合雇一段時間,之後就自己開業了。」所以最根本原因就是「訓練時,人才就不夠了」。

加入 @setn 好友 #長庚離職風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