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統大選看兩岸經貿 學者:政權轉移沒有影響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今天表示,總統大選結果對兩岸經貿影響程度,不及中美貿易戰。而從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以來,政權和平轉移對兩岸經貿並不會帶來根本性影響。

洪奇昌:中美戰略抗衡深化結構 短期內不變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13日在研討會上表示,即便中美貿易談判可望在近期簽訂第一階段協議,但中美戰略抗衡持續深化的結構,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央社記者沈朋達攝 109年1月13日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13日在研討會上表示,即便中美貿易談判可望在近期簽訂第一階段協議,但中美戰略抗衡持續深化的結構,短期內不會改變。(圖/中央社)

洪奇昌今天是在中國大陸經濟研究學會所主辦的「2020台灣總統大選後未來兩岸經貿發展」座談會中,作上述表示。

他指出,自2016年至2019年11月,中國大陸占台灣總出口比率始終維持在40%左右;2018年台灣對中國貿易出超則達到827億美元,這些數據顯示,相較於國民黨8年執政時期,過去4年的兩岸經貿基本上呈現持平。

洪奇昌說,兩岸未來的經貿發展不會有結構性的改變,反而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更大。他指出,即便中美貿易談判可望在近期簽訂第一階段協議,但中美戰略抗衡持續深化的結構,短期內不會改變。

美國目前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企業,進行戰略性零組件的輸出管制。洪奇昌指出,台積電、日月光等台灣企業目前都對華為有10%的供應,未來若美國要求台商「選邊站」,台灣該如何應對,是應該思考的國安議題。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黃智聰則指出,過去4年,兩岸的貿易依存度始終在30%以上,呈現「政冷經熱」態勢。

他說,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台以來,刻意迴避和中國的經貿關係、推動「新南向」政策,企圖降低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但無法立即改變經貿結構。2018年台灣金融業對中國曝險金額(含授信及投資等)仍達新台幣2.7兆元,顯示台灣貿易仍高度依賴中國。

黃智聰指出,兩岸未來的經貿關係將取決於以下因素:台灣經濟能否「谷底翻紅」、「新南向」政策的成效、台灣能否參加國際經貿組織,以及台美關係的提升能否擴及經貿層次。

他也表示,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下,香港問題若未能妥善解決,「反滲透法」又降低中國「惠台政策」成效,未來的兩岸經貿關係將可能逐漸降溫。

洪奇昌在結語時也指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定義的「第一個一百年」(建黨100週年),中共二十大也將於2022年底舉行,屆時習近平要以什麼樣的正當性來延續自己的任期,將牽動兩岸關係。

他說,在美中戰略新格局下的兩岸關係下,未來4年的兩岸經貿將有許多風險,須做好風險控管。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