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大仁哥好強 超強專業讓黑心商人的塑化劑無所遁形

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溫文儒雅的大仁哥,陳建仁,在520這天,卸下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的職務。他是國內流行病學界的教父級人物。在《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一書中,曾經研究乳癌與塑化劑的關係釐清國人的觀念。很深的專業,但大仁哥深入淺出,以容易閱讀的文字呈現,這本書已成經典。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大仁哥超專業分析  乳癌與塑化劑竟是這樣的關係

回溯到幾年前,塑化劑曾經被一些商人加入飲料中當作起雲劑,引起大家緊張,經過衛生機關全面清查之後,市售飲料已沒有這個問題。但由於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人體在長期暴露塑化劑之後,特別是婦女是否會因此助長罹患乳癌的危險?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好發的癌症 女性朋友千萬要注意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好發的癌症,每年約有167萬名婦女罹患乳癌;在台灣,乳癌也高居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之首(2019年為第四名),每年約有9600位婦女罹患乳癌,1900人死於乳癌。

首先,我們來看一項統計數據,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在2003至2007年針對女性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的國 際比較,乳癌比較好發的國家,以北美的加拿大、美國,還有歐洲、澳洲等地最高;但從乳癌的死亡率來看,反而是一些開發中國家高於歐美。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醫療資源不平等 乳癌在開發中國家死亡率偏高

換言之,乳癌在已開發國家的發生率雖高,但是開發中國家則是死亡率偏高,其差別在於開發中國家在癌症治療方面,不如已開發國家,而且當病人發現時可能比較晚,導致死亡率較高。從這樣的比較過程中,可以知道,各國確實存在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台灣女性罹乳癌 30年激增5.4倍

台灣女性罹患乳癌也是逐年攀升,從1981至2011年台灣女性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死亡率長期趨勢,在發生率的部分,我們看到的是,台灣地區女性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從1981年每十萬人口的12.6人,快速上升至2011年的每十萬人口69人,在過去卅年激增5.4倍,而且死亡率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臺灣婦女乳癌半數發生停經前 年齡層集中於4554歲之間

不過,如果進一步比較台、美兩國發病的年齡層,可以發現美國婦女年齡愈高,乳癌的發生率愈高,高峰大概在65至74歲之間。反觀台灣,雖屬於乳癌低發生率地區,但這些年來,女性乳癌發生率從30至70幾歲都有。除了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外,另一現象是,國內婦女罹患乳癌有半數是發生在停經前,年齡層集中於45至54歲之間,發病年齡有「早發性」特徵。

東亞婦女罹患乳癌的年齡都普遍集中於450

這種情形同樣發生在鄰近的日本和韓國,包括大阪、首爾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高峰也都是在50歲,或是45至54歲之間。因此,東亞婦女罹患乳癌的年齡都普遍集中於4、50歲,並不像歐美國家的6、70歲,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究竟是環境因素還是遺傳因素,都是我們應該要了解的。

研究顯示愈年輕的婦女 罹患乳癌的風險確實愈高

此外,我們進一步從世代分析發現,晚出生年代的婦女,比起早出生的年代的婦女,乳癌風險愈高,這是「出生年代」效應。顯示愈年輕的婦女,其罹患乳癌的風險確實愈高,但背後的原因在哪裡?值得大家探討。

當然,近年來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增加的可能原因,第一個就是乳癌篩檢推廣,根據研究,在台灣,2005至2009年比起2000至2004年,這兩個五年間的比較,晚近五年所發現乳癌個案,比前一個五年要增加三至五成。這都是衛生福利部的功勞,由於積極推廣乳癌篩檢,使得許多婦女可以早期發現,代表衛福部照顧婦女健康不遺餘力。

大仁哥研究 乳癌風險和年齡、遺傳最相關

我們再從乳癌危險因子之相對危險性來看,根據學者已發表的研究,相對危險性大於四倍的危險因子,首推年齡,其次是乳癌基因BRCA1、BRCA2突變。也許各位記得有一位國際知名的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她請醫師把自己的乳房割掉,原因是她身上帶有乳癌高風險的基因,因此採取預防性的手術切除。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翻攝自Angelina Jolie臉書)

另外一個高危險因子,就是家裡有兩位一等親女性得過乳癌,自身跟著得乳癌的風險也大增;還有對側有乳癌病史,例如右側乳房曾得過乳癌,左側乳房得乳癌的機會也會增加;還有乳房緻密度較高,以及病理檢驗得知乳房細胞曾有異常增生,這些都是乳癌高風險的預測因子。

婦女本身的雌激素濃度過高 也是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

其次,近年來有許多研究證實,婦女本身的雌激素濃度過高,也是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初經年齡較早(小於12歲)、第一胎生育年齡較晚(大於30歲)、未曾懷孕、未曾哺育、服用口服避孕藥、停經年齡較晚(大於55歲)、長期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停經後肥胖等,這些因素也都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翻攝自pixabay)

臺灣婦女罹患乳癌 大多集中在都會區(北中高三市婦女)

台灣近年來女性乳癌發生率不斷攀高,從台灣女性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的長期趨勢來看,如果按照地理區域,也就是鄉鎮社區的分布,可以發現大多集中在都會區,包括北中高三市的婦女,罹患乳癌的發生率確實偏高,這其中不排除是都會婦女有普遍晚婚、晚生育的現象。

大仁哥的憂心  塑化劑無所不在乳癌風險高

不過,除了前述的社會、經濟因素外,環境因素扮演的角色為何?由於國內約有半數的乳癌病例並沒有乳癌危險因子的暴露,尤其是國內年輕乳癌病例正急速增加,且相較於西方年輕乳癌患者明顯有較高的雌激素受體(ER)陽性表現,高達五至六成,似乎暗示罹患乳癌與雌激素過多暴露有關。這是否與塑化劑的暴露有關?更是我們相當關心的課題。

我們人體所需的荷爾蒙,除由體內分泌外,環境中也有許多物質具有荷爾蒙作用,稱為「環境荷爾蒙」,而塑化劑即是環境荷爾蒙主要來源之一。眾所皆知,塑化劑是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在各種塑化劑之中,其中一種名為「鄰苯二甲酸二(二-乙基己基)酯」(縮寫為DEHP),是一種廣為使用的一個塑化劑。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在我們生活周遭,放眼所見,含有塑化產品可謂五花八門,從每天使用的牙膏、家中電線電纜、壁紙、桌布、地磚、家具裝飾、浴簾,到菜圃所用的農藥、殺蟲劑、花園水管、游泳池襯裡,再到嬰幼兒尿布、玩耍的洋娃娃、玩具。另有香水、化妝品、髮膠、芳香劑、除臭劑、鞋類、汽車配件內飾、包裝薄膜,甚至醫院使用的導管、輸血袋、手術手套、血液透析管等,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其實,DEHP只要合法使用,並且在限量標準以內,問題並不大。

塑化劑被業者添加在不應該加入的食品添加物中

但在三年前(時2012年),政府意外檢測發現,有一些塑化劑被業者添加在不應該加入的食品添加物中。本來可合法使用的起雲劑,包括乙酸異丁酸蔗糖(SAIB)以及精製食用的棕櫚油、冰醋酸等,這些東西加入某些食物裡,喝起來口感滑順,但是有的業者以塑化劑DEHP來取代,根據前一陣子的分析,有的運動飲料添加的塑化劑,已超出每天塑化劑限量標準的七倍,讓人非常擔心。

根據研究,DEHP的急性毒性,從動物實驗發現,不論是大鼠或小鼠,經由口服攝取DEHP,它的半數致死量是每公斤體重必須大於25公克,如果改由靜脈注射,其致死量是每公斤體重達200至250毫克。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可怕塑化劑DEHP傷精傷男人 還促使女童性早熟

我們人類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吃進那麼多塑化劑,卻難免會長期暴露在塑化劑的環境之中,在已知DEHP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包括:

1.職業暴露在DEHP的男性工人,他們的精蟲數會減少,而且精蟲的DNA會受到損害。

2.子宮內膜異位婦女,其體內的DEHP濃度比較高。

3.臍帶血DEHP濃度與新生兒低體重相關。

4.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愈高,男嬰肛門至生殖器的距離較短。

5.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女童,其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鑑於DEHP屬於環境荷爾蒙,會干擾正常荷爾蒙的作用,特別是性荷爾蒙及甲狀腺素,已被國際癌症總署列為2B級(可能致癌因子)的致癌物質,但我們卻不可能把所有塑膠製品全部丟棄不用,因此必須制訂安全限量標準規範它。

塑化劑導致乳癌?台灣組團研究

因此,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醫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及中央研究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則採用重疊病例研究。也就是從早年個人的塑化劑暴露,再到近年有無罹患乳癌的交叉比對,更能從中區分塑化劑是否有進一步催化乳癌的效果。

本研究是以1991至1992年間,研究團隊在台灣七個鄉鎮蒐集12000人接受追蹤婦女的尿液檢體,置於冷凍櫃裡,這些年來陸續有人得乳癌。接著按乳癌病人與健康對照組1:2的方式,分析128名乳癌病例及251名對照組的尿液,然後送到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以高效能液相層析儀搭配串聯質譜儀分析。

我們檢驗八種尿液中塑化劑的代謝物,包括MEHP、MEOHP、MEHHP、MMP、MEP、MBP、MBzP及MECPP,再以尿液肌酸酐校正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換算出每克肌酸酐的塑化劑代謝物量(微克),然後分析它與乳癌的關聯性。

在調整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年齡、居住地、雌激素暴露與初經年齡等因素後,結果發現,當我們檢測尿中的塑化劑初階代謝物(MEHP)的濃度,如果以中位數(小於6.11μg/g creatinine)為比較標準,可發現尿液中MEHP濃度高於中位數者,罹患乳癌的危險比值為1.87倍,而且在統計上具有顯著差異。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本文摘自聯合報出版之《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

▲大仁哥超強專業分析,讓塑化劑現形提供預防乳癌之道。(圖/聯合報提供)

大仁哥陳建仁  第14屆中華民國副總統

陳建仁副院長2003年擔任衛生署期間,領導全國遏止SARS流行,並建置全國感染症醫療體系,提升全台衛生防疫力。2020年擔任中華民國第14屆副總統,成功帶領臺灣防疫,讓世界看到臺灣對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的防疫佳績。他是國內流行病學界教父級人物。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品德要好,其次是身體要好,能夠學問好當然不錯,不好也沒關係。」陳建仁牢記老縣長父親陳新安生前的家訓,在升學之路,他慘遭滑鐵盧,連續三次公費留學考試敗北期間,陳建仁卻抓緊時間翻譯並撰寫流行病學書籍。

遺傳流行病學如今成了顯學,讓廣大民眾免於遭受疾病危害,成為陳建仁的志業,他曾說:「我願使命歸於自己,因為這是所有公衛人偉大的承諾。」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