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了嗎?AI取代人力 這些工作10年後恐消失

記者簡若羽/台北報導

隨著科技發展,部分勞動力將不可避免被取代,在硬體端,出現機器人的自動化、全天候生產;軟體端,有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高速運算,人力銀行調查指出,企業預估十年後,因為AI發展,目前的工作機會將大約消失23.6%,而最有可能被取代的工作或職務為「售票員」及「產線作業員」。

▲人力銀行調查指出,企業預估十年後,因AI發展,目前的工作機會將大約消失23.6%。(圖/新聞台)

根據yes123求職網「鼠年第四季景氣暨勞動市場趨勢調查」,預估十年後,因為發展「機器人自動化」或「AI(人工智慧)系統」,企業平均認為,目前的工作機會將大約消失23.6%。同時也有高達82.8%的勞工透露,會擔心退休前自己的工作或職務被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取代。

調查結果顯示,若以十年後來看,在機器人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的職場,消失機率最高的「勞力型」工作前五名為「售票員」(51.1%)、「產線作業員」(50.2%)、「加油站人員」(48.2%),以及「量販店、超商店員」(33.2%)、「飯店櫃檯人員」(31.7%);「勞心型」前五名有「銀行櫃檯行員」(34.4%)、「翻譯人員」(32.9%)、「金融交易員」(31.3%),以及「記者」(26.6%)、「產線工程師」(25.6%)。

對此,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面對薪資上漲,無法避免企業將人事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勞工自己;甚至可能減少人員聘用機會,改以自動化設備、機器人取代,或者增加現有編制內員工的工作量;加上防疫考量,還有少子化、高齡化時代的缺工問題,企業方面將加快AI與無人化營運的腳步。

楊宗斌指出,從科技業的無人產線,到無人商店、無人車、無人機等試驗,以及與「FinTech」相關的理財分析,自動化、人工智慧已同時衝擊到勞力密集與資本密集型工作,意謂著藍領和白領階級的勞工,都需要正視這場進行中的「職場革命」。

不過楊宗斌也認為,人類工作並不會完全遭到取代,因為勝過機器的部分,在於「人性」這兩個字,像是關心、同理心、人際互動。比如說醫護工作,不是光靠治療儀器,「醫病關係」更需要靠溝通;還有社福照護工作,不僅僅是陪伴,銀髮族更需要來自內心的「噓寒問暖」;媒體工作也不會消失,因為需要深度報導分析,透過「有溫度」的文字、影音力量來影響社會。

楊宗斌進一步預估,最終將走向「人機協作」的概念,也就是AI(機器人)與勞工未來在職場範圍內,為了達成任務目標進行直接合作,前者從事精準度、重複性高的工作,後者在前者輔助下,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