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煙油無法管?電子煙危機 學者:不如訂標準嚴格監管

記者林恩如/台北報導

《菸害防制法》修法過程爭議不斷,衛福部公告版本傾向「全面禁止電子煙、開放加熱菸」,然而這樣一禁一開的做法,也掀起各界不同聲音熱烈討論,外界認為,政府法規一直未能跟上菸品變化的腳步,其中,對電子煙採取禁止的態度,令人擔心可能衍生出黑市又或是品質不良,影響使用者安全等問題;特別是可隨意添加、成分不確定的煙油一直是最大的爭議,一旦電子煙在檯面下不受納管,危害更多,政府更無法去管控。

▲DIY煙油無法管?電子煙引發後續危機掀起國人關注。(圖/資料照)

台灣曾自詡在菸害防制方面是「亞洲第一」,但卻已14年未修《菸害防制法》,隨著新式菸品在近10年內攻佔大街小巷、扎根網路世界,在立法晦暗不明的情況下,等同把國民的健康放在鋼索之上。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全峰認為,政府一直用「傳統菸品」的管制模式來思考新式菸品,法律的不明確,已造成民眾健康被侵蝕,特別對年輕人的影響甚鉅。

吳全峰表示,加熱菸或電子煙是否該「納管」,應該回到對於台灣人民健康風險層面去看,但關於電子煙或加熱菸所帶來的「減害」宣稱,在科學上卻蠻有爭論的,證據都不夠明確。但就國建署目前立場「加熱菸是菸,電子煙不是菸」,卻僅是從定義上之差異做為採取不同管制立場的主要原因,便可能引發爭議。

吳全峰指出,加熱菸或電子煙是否該「納管」,應該回到對於台灣人民健康風險層面去看,而國際上仍有許多國家以風險控管(包括開放對既有菸害防制成效之公共衛生負面影響)與預防原則全面禁止加熱菸與電子煙。比較可惜的部分是,政府在說明上面並不是採取對人民健康保護的風險概念去看這件事,只是單純從定義上面硬切開來,然後就說一個該管一個不該管,那這就有問題,「未來只會有更多種新式菸品出現,修法應朝向新式菸品方向規範,可避免舊有法規定義難以規範新菸品的問題」。

事實上,電子煙在煙油的控管部分一直是最大爭議,網路上不乏藍莓、鳳梨、可樂、凍檸茶、烏龍茶、白桃烏龍等多種口味,網路上甚至出現各式怎麼在自家客廳、車庫等日常居所自製煙油的教學,外界擔心,電子煙一旦不被納管,容易讓這等成分不明的煙油更加氾濫,甚至讓年輕學子感到新潮,誤以為是在追求流行,在不知不覺中涉入,後果更糟。

▲外界擔心,電子煙一旦不被納管,容易讓這等成分不明的煙油更加氾濫。(圖/資料照)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菸草製品管制研究小組在2020年12月23日的報告紀錄中指出,透過新的研究數據,WHO建議加強管理電子煙,並嚴禁「開放式系統」的煙彈 ,禁止於煙彈、煙油添加THC四氫大麻酚,要求菸商需定期提出相關報告以供評估安全性,合法納管「封閉式煙彈」的電子煙,並非全面禁止。

換言之,WHO認同從「源頭管理」電子煙,透過「封閉式煙彈」的電子煙,可降低煙油被添加不明物質的機會,而採取規管措施,也能有效降低品質不良的電子煙影響使用者安全。一位我國電子煙使用者表示,目前大多數使用者是透過淘寶、臉書社團,或是去宣稱合法的電子煙專賣店購買,這些電子煙的來源同樣無從得知,「作為一個使用者,我其實是擔心的。」目前,含美國、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等75國皆合法納管電子煙,希望政府能夠合法納管電子煙,制定規範保障使用者安全。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胡博硯表示,禁電子煙、開加熱菸,這是滿詭異的事情,兩者都是10年內出現的新式菸品,在制定做禁止和開放時,應該需要有更多科學證據。

胡博硯進一步指出,目前使用電子煙和加熱菸人口都持續在成長當中,你把電子煙禁止,「有把握不會有犯罪黑數出現嗎?」不然的話,犯罪黑數會更難預期,反而沒有辦法在政府的統計當中,這樣一來,要做衛教其實是有很大的困難,「你不如讓它在檯面上,你才有辦法控制這個人口,才有辦法去處理衛教上的問題」,一旦在檯面下的時候,危害更多更無法去處理衛教問題。

胡博硯認為,應該是要一方面知道哪些人在使用,一方面去監控這些人健康狀況,如果今天都不在納管的狀況下,就不會在國民健康體系裡面有他們存在,就難以掌握這些人的健康資料,導致電子煙產業地下化,反讓更多低成本、劣質品流入市面,不如訂定標準嚴格監管,政府也能正面督促業者負起責任。

▲面對各界意見,政府能否廣納意見,如何完成國人期待已久的《菸害防制法》修法,備受關注。(圖/資料照)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