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秒懂糖尿病 醫警告全台200萬人受害恐瞬間被奪命

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離開一年,而過去有「糖尿病」史的資深藝人金鐘影帝龍邵華突然過世。新北市雙和醫院心臟名醫邱淳志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解釋,糖尿病一開始無感,沒有控制好飲食與血糖,會引發心血管疾病,最擔心的是突然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肌炎,甚至有可能主動脈剝離,這些症狀最擔心沒有即時送醫的話,猝死風險非常高。

▲心臟名醫邱淳志醫師警告,胸口一不舒服,立刻就醫就對了。 (圖/翻攝自龍邵華臉書、小鬼IG)

一張圖秒懂糖尿病的危害  沒控制好恐瞬間被奪命

邱淳志醫師表示,演藝圈的工作忙碌,往往疏忽對於健康的照顧,偏偏有些病的的症狀一開始是無感的,等到無預警累積到一定程度,瞬間引爆,一發不可收拾,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

以糖尿病和心臟的關係來說,兩者關連非常密切,要是血糖控制沒有達標,引發心血管併發症,感覺身體不舒服又沒有及時就醫,憾事就會發生。

▲心臟名醫邱淳志醫師警告,糖尿病對心臟的危害「息息相關」。(圖/三立新聞網製作)

糖尿病患者多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各項指標不可輕忽

邱淳志醫師解釋,第二型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五位,全台罹患人數超過200萬人。而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因,多是血管發生病變,引發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腦中風或是胸口不適不要輕忽(有可能主動脈剝離:依個人體質症狀而定)。無論如何,糖尿病患者要有病識感與危機感,不能因為「現在沒事」就掉以輕心,沒注意飲食跟生活習慣,只要胸口一感覺不舒服,盡早就醫。

▲心臟名醫邱淳志醫師警告,胸口一不舒服,立刻就醫就對了。(圖/政昇藥局提供)

當血糖值超標時  全身大小血管就像泡在糖水裡

邱淳志醫師表示,當血糖值超標,時全身的大小血管就像泡在糖水裡,造成血管壁慢性發炎、變得脆弱。

當血管不健康,血流減少,就無法順利輸送足夠的氧氣、養分到各器官去,器官的功能就會愈來愈差,諸如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惡化、傷口不容易癒合等狀況會一一浮現。

小心「糖尿病高滲透壓症候群」 需要緊急住院治療

除此之外,當血糖急性上升,超過600mg/dL時,糖分、水分將隨著尿液排到體外,患者會表現出多尿、脫水、呼吸急促,嚴重甚至會昏迷、死亡,這是所謂的「糖尿病高滲透壓症候群」,需要緊急住院治療。

以為單純胸口不適竟是心肌梗塞  差一點猝死

邱淳志醫師回憶,他有一位不到四十歲的糖尿病病友,某天胸口不適以為是肌肉拉傷,但因症狀沒有改善,等到急診時才發現竟是心肌梗塞,緊急心導管檢查顯示三條冠狀動脈都嚴重阻塞,再晚一點就醫可能就會猝死了! 這位病友記取教訓開始嚴格控制血糖,才沒有復發。

"這些藥"可以減少糖尿病造成心血管問題

邱淳志醫師說,目前已有很多種類的降藥物可以幫助控制血糖,其中新型的降血糖藥物,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比如說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SGLT2-inhibitor)能促進腎臟排出糖份,減少心臟衰竭發生。

還有一種藥物與「腸泌素」有關。「腸泌素」是體內自然分泌的荷爾蒙之一,我們進食後,腸道就會分泌「腸泌素」。「腸泌素」能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幫助細胞利用及儲存血糖,來降低血糖值;「腸泌素」也會延緩胃排空的速度,減低食慾。

「腸泌素」藥物能減少中風、心肌梗塞發生

研究發現「腸泌素」這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也有幫助,能減少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會。因此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考慮使用腸泌素類藥物。如果害怕每天打針的病友,現在有一週施打一次的長效劑型,便利性大為提升。

邱淳志醫師說:血糖控制應該這麼做

邱淳志醫師進一步強調,糖尿病病友血糖控制的目標是空腹血糖至少在「130 mg/dL」以下,飯後血糖在「160 mg/dL到180 mg/dL」以下,而糖化血色素則最好於7%以下,年輕一點的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

因此邱淳志醫師呼籲,糖尿病治療不能僅只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更要控制好體重、血壓、血脂,一起整合治療。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固定用藥三者缺一不可。病友可以和醫師好好討論,根據血糖控制的狀況,選擇合適的方式,才能減少「心因性猝死」的風險。

▲ 心臟名醫邱淳志醫師警告,全台200萬人深受糖尿病所苦。(圖/邱淳志醫師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