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網
三立藝能
追蹤娛樂星聞
FB
YT
threads
1
⚑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願望
大S驟逝
即時
熱門
熱搜
影音
華流
日韓
追劇
電影
時尚
音樂
專題
圖輯
節目
全台熱到爆
★
網傳西瓜可以壯陽?食藥署無奈解釋了
2020/06/27 09:30
夏天炎熱難耐,「西瓜」更是不可或缺的消暑聖品,但網路上卻瘋傳,西瓜不但可以清涼,更可以壯陽,讓不少男性民眾聽聞十分興奮。對此,食藥署解釋了,吃多恐怕增加腎臟負擔,提醒壯陽效果尚不確定,建議患者應諮詢專業醫師,勿聽信偏方。
★
獨/遶境2天膚如炭 他手曬成馬來貘
2020/06/24 22:07
連日飆高溫,竟然有人手臂曬成黑炭顏色。高雄一名楊先生先前參加2天大甲媽祖遶境活動,他當時只有短袖跑全程,沒想到手臂卻和原本膚色落差超大,他把曬傷照片Po上網,還有網友說照片黑白比例分明,好像馬來貘。
★
教室沒冷氣 宜蘭討論擬放「高溫假」
2020/06/24 20:36
宜蘭縣政府推行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因為預算問題卻出現一縣兩制,學生熱到坐不住,還自備電風扇。氣溫持續飆高,加上今年暑假比較晚放,現在縣府傳出要跟中央討論放「高溫假」,如果正式實施,將是全台首例推出高溫假的縣市。
★
連日飆高溫 6月熱傷害達443人
2020/06/24 19:44
台北昨(23)日飆出38.4度高溫,是今年氣溫最高。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截至昨日,6月熱傷害就診有443人,之前單日更有30人因熱傷害送診,最近連續高溫,醫生也提醒要多喝水、防曬,避免中暑。
★
小心!出現這些症狀你可能中暑了
2020/06/10 17:22
天氣好熱!鋒面東移之後,人稱吳老大的三立氣象主播吳德榮指出,今明(10、11)兩日氣溫最高將到36度,對長時間在外奔波工作的民眾而言,中暑的機率也隨之增加,趕快看看你是否有以下症狀,如果有,小心!可能中暑了。(實習編輯:施景恆整理)
★
闢謠/這時間洗衣服最省?真相竟是…
2020/06/01 16:41
正式進入6月!從今日起至9月30日,台電將實施夏季電價,以用電度數作為費率依據,120度以下每度維持1.63元,121度以上每度2.38元,1,000度以上的用電大戶每度為6.41元。根據台電統計,一般家庭夏季用電會多出117度,加上夏季電費計價,電費會多出410元。因此,夏季省電變成全民功課,近期Line訊息指出一天當中用電時段有價差,建議綠燈時段洗衣時間,此訊息純屬謠傳。(整理:潘卉秋)
★
今南台灣估飆36度!梅雨影響時間曝
2020/05/16 08:02
週末注意防曬防中暑!中央氣象局今(16)日早上6點42分針對中南部地區發布高溫警報,南投縣、台南市、屏東縣近山區等等「黃色燈號」有機會出現36度以上的高溫,而高雄市則是發布「橙色燈號」連續3日36度以上。另外,也提醒自今年第一號颱風「黃蜂」生成後,天氣將出現變化,下週二的梅雨會接棒颱風影響台灣至下週六,天氣相當不穩定。
★
宜蘭狂飆39.9度 氣象局道出關鍵
2018/07/31 16:17
宜蘭縣土場觀測站昨(30)日出現39.9度高溫,不僅是該測站設站以來最高,更創下全台最高溫。不過氣象局解釋,因為該測站設在狹窄的山谷內,可能因為地形影響才會出現顯著高溫的紀錄。
★
百葉窗這樣裝 室內降3度無痛節電!
2018/07/11 13:20
外頭烈日高照,但室內仍感覺涼爽,祕訣在於家中裝設雙層窗,並在窗戶間加裝百葉窗簾,如此夏天可以把熱輻射成功阻擋在外,冬天還可以有保暖效果,一舉兩得。
★
全台高溫 用電量創歷年6月第4高
2018/06/28 17:32
全台高溫炎熱,用電量跟著上升,根據台電統計,今(28)日用電量最高時間點落在下午1時41分,用電量來到3544.78萬瓩,是今年以來用電第8高,創歷年6月用電量第4高。
★
高溫工時有限制?徐永明批:從未開罰
2018/06/09 13:26
近來全台氣溫飆高,各界開始討論是否應該放「高溫假」,勞動部長許銘春昨(8)日表示「目前沒有規劃」,且《職業安全衛生法》有預防高溫的相關規範。對此,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批評,雖然有規範但是違反的公司都沒被罰,這種說法根本是在敷衍勞工。
★
教室降溫!林智堅:新竹國中小裝冷氣
2018/06/07 15:44
繼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宣布要為校園加裝冷氣之後,新竹市長林智堅今(7)日也宣布,將推動「教室降溫計畫」,以3年4.5億完成國中小班班有冷氣的目標。
1
2
3
最新圖輯
告五人專訪
韓寧專訪
陳華專訪
許孟哲專訪
敖犬專訪
HOT焦點
林岱樺挑戰「蔬食年菜」推廣高雄在地食材
眾所期待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
桃園龍德宮遶境前奏 春節闔家祈好運
更多焦點+
熱門人物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
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