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國界

2023/02/02 14:05
三立新聞台《消失的國界》節目首度跨界出版戰地報導書籍《消失的國界:戰火下的烏克蘭》,今天在2023國際書展中,舉行新書分享會,擔任這次專題採訪工作的文字記者相振為、和攝影記者劉伯奇,特地穿上當時工作的防彈背心到場分享此行工作心得,兩人回憶當時幾場採訪片段,一度哽咽流下男兒淚,讓以嘉賓身分到場站台的節目主持人李文儀,也紅了眼眶。蔡維歆報導

2023/01/17 11:56
在第21屆卓越新聞獎,獲得最大獎新聞節目獎的三立電視《消失的國界》節目,最近獲出版社邀請,三立採訪團隊前進烏克蘭的全紀錄,正式集結成冊,農曆年前《消失的國界:戰火下的烏克蘭》發行上架,三立主播群紛紛加入《消失的國界:戰火下的烏克蘭》宣傳行列,在粉絲專頁PO出和新書的同框合照,網路掀起新書討論風潮。

2022/12/08 22:18
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再傳獲奬喜訊,第36屆吳舜文新聞獎今天(8日)頒獎,資深記者彭光偉、劉伯奇以 <阿富汗-塔利班之國>的專題,獲頒吳舜文新聞獎國際暨兩岸新聞報導獎 ,《消失的國界》堅持所有報導,由記者親身走到現場,帶回來給台灣觀眾的精神再次獲得肯定。

2022/11/16 12:41
美女主播李文儀因主持三立新聞節目《消失的國界》,井井有條的口播能力以及亮麗外表讓她擁有高人氣。今年因為《消失的國界》不僅有兩大專題入圍「吳舜文新聞獎」,更在「卓越新聞獎」中奪下壓軸大獎,讓她忍不住在社群直呼「熱血沸騰!」

2022/10/13 13:12
第21屆卓越新聞獎,11號公佈入選名單,三立新聞節目「消失的國界」、「台灣新思路」共入選三項,再創近年新高,其中「消失的國界」入選「新聞節目獎」、「國際新聞獎」兩項,「台灣新思路」更連續兩年入選「深度報導獎」,成績亮眼。

2022/07/14 14:35
三立新聞獨家挺進烏克蘭首都基輔與南部大城敖德薩,特派記者相振為、劉伯奇前進第一線進到砲彈攻擊點,這趟採訪全程有烏克蘭官方人員跟隨,嚴格限制拍攝範圍,尤其禁止拍攝軍警人員,其他有洩密疑慮的路牌、路名、地標也不可露出,慎防俄羅斯看圖攻擊。相關報導已在三立新聞中陸續播出,而完整報導則將於李文儀主持的旗艦節目《消失的國界》7/30完整播出。蔡維歆報導

2021/01/22 18:25
在東非偏鄉,5歲以下的孩子存活率不到80%,除了食物和水源的缺乏,還有個關鍵:當地沙蚤病氾濫,因為他們沒有鞋子可穿,很容易因此致命。台灣的「舊鞋救命協會」是個很年輕的組織,由十多個年輕人組成,他們把台灣的資源帶過去,在東非鄉間蹲點,從募鞋、清沙蚤到挖水井、建學校、教人養雞種菜,一群台灣年輕人,為肯亞偏鄉帶來改變。這個活動的發起人楊右任,小時候的他常翹課,國中畢業後,被爸爸送去澳洲讀書,讀到高二輟學

2021/01/11 18:00
肯亞第二大貧民窟Makuru,距離首都奈洛比15公里,約有四五十萬人口。在沒水沒電的無政府狀態下,一位來自台灣的牧師錢韻中,辦了一所學校,近30年過去,如今這所中學,在肯亞升學率數一數二,也是貧民區孩子能翻身的唯一機會。世界微光系列故事,原本設定台灣青年,她雖然不是「青年」了,卻是將整個青春,都奉獻給貧民窟孩子,用花漾年華、澆灌荒漠中的綠洲。

2020/12/25 18:30
台南女孩葉昱嫻,懷抱對「人道援助」的憧憬,2018年獨自踏上未知的拉美大陸、來到遙遠的友邦─瓜地馬拉。她深入貧窮馬雅家庭,了解當地經濟狀況。這裡的婦女,大多以手工藝編織維生,這也是古馬雅流傳2千年、代代相傳的文化,但在偏遠村落裡,婦女們並沒有銷售管道,有時幾個月也賣不出一條編織品,葉昱嫻於是走入鄉間,把台灣的「一鄉一特色」概念,帶進馬雅世界,教馬雅婦女們行銷,建立品牌,帶動社區觀光。

2020/12/24 18:30
全世界都面臨老齡化問題,如何提升樂齡生活的品質也是世界趨勢。台灣人汪睦容,到荷蘭讀書畢業後,在當地創業,公司愛苗庫鎖定很特殊的市場,服務對象鎖定為50-70歲的老人,目的是想要為長者圓夢。有很多長者年輕時懷抱出國的夢想,但因現實環境不允許而被迫放棄,因此創辦人以此概念出發,希望能夠協助台灣或荷蘭的長輩,若有出國旅行的夢想,可依個人需求量身訂作。

2020/12/10 18:00
每一款來自敘利亞難民的手作耳環,都有它的特色與意義,引進敘利亞耳環進到台灣,這原先不在Summer計畫裡,Summer說當初的想法,一開始只介紹給親友,沒想到反應非常熱烈,沒現在成了新創品牌的主力商品。對Summer來說,引進耳環也許能幫助到敘利亞難民,因此決定進一步的嘗試,成立品牌。

2020/12/08 18:00
吳哲民在美國南加大讀書時,一次與同學喝咖啡,同學找不到充電線的經歷,讓他發現需要、投入無線充電設備的研發,一開始只是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發現商機,打造出自己的事業。手機無線充電不只是一個商品,更是環保的進步觀念,因為充電線耗材造成許多汙染,而將這項技術發揚光大後,不只手機,未來汽車也可望使用無線充電,讓人類不再被「線」制,從生活中的不便,改變人類的整體生活。

最新圖輯

熱門人物

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