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新聞網
三立藝能
追蹤娛樂星聞
FB
YT
threads
1
⚑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願望
我們這一攤2
即時
熱門
熱搜
影音
華流
日韓
追劇
電影
時尚
音樂
專題
圖輯
節目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
成大醫院驚爆「關病房危機」?院方回應了
2025/04/14 18:08
因急診爆滿、醫護過勞、待遇不佳等問題,日前護理人員離職潮引發討論。不過,今日傳出成大醫院也撐不住,本週舉行院務會議,針對護理人力持續流失情形進行討論,將關閉病房的消息。對此,成大醫院今日回應,持續採取措施以優化工作環境,並強化獎勵及福利條件,升護理人力的穩定性。(記者:簡浩正)
★
攝護腺癌切除癌指數卻飆高!醫揪隱藏病灶
2025/04/14 16:34
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攝護腺癌正悄然成為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脅,但有時患者就醫時傳統影像檢查無法精確找出病灶的位置,導致治療上的困難。62歲江先生,十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PSA(攝護腺特定抗原)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控制病情,至北榮就醫尋求協助。在接受攝護腺細胞膜抗原正子攝影之後,發現江先生骨盆腔內隱藏病灶。(記者:簡浩正)
★
氣溫劇變恐誘發中風!2天差6度風險增2倍
2025/04/14 15:46
忽冷忽熱增加中風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4)日公布分析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發現,發現2日內氣溫驟升、驟降,以及單日氣溫過高、過低,提高中風風險超過2倍。該研究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記者:簡浩正)
★
不是眨眼!專業醫「4字」揭最強護眼法
2025/04/14 15:21
現代人幾乎隨時使用3C產品,又怕視力受影響,眼科醫師呂大文表示,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用眼」,盡量用聽覺取代視覺,也就是,用聽來吸收資訊,因此,高僧都是閉眼與人對話,「因為眼睛多休息,對視力最好。」
★
眼科醫「私房護眼術」!夜用「1物」還好睡
2025/04/14 14:58
現代人幾乎隨時使用3C產品,眼睛常會乾澀不舒服。眼科醫師呂大文分享其護眼3招,包括多閉眼休息、適量補充保健品、晚上戴蒸氣眼罩。他建議,民眾可儘量用聽的方式來使用3C產品,以便讓眼睛休息;若一定得看螢幕,「盡量選擇大螢幕」,因為小螢幕如手機,雖然方便,但需要近距離用眼,眼睛較容易疲累。
★
不只吃太油!「5元兇」養出脂肪肝 罹肝癌
2025/04/14 14:52
脂肪肝形成原因不只是吃太油。減重醫師陳威龍提到,脂肪肝通常和飲食、生活習慣、代謝狀況有關,包括飲食不當、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異常、運動不足等5原因,長期下來恐造成肝臟發炎、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也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
★
水喝太少害變胖!專家:這樣喝減重又排毒
2025/04/14 12:17
不少人瘦不下來,常會說自己「連喝水也會胖」,不過營養師黃品瑄提到,體重降不下來,可能是水沒喝對,多喝水其實有助於抑制食慾,排除體內毒素,另外,有些人認為,水腫是因水喝太多,但實際上是鈉含量攝取過多、身體廢棄物堆積太多,此時大量喝水反而能達到消水腫、腸道蠕動的作用。
★
關稅戰輸入藥品佔6成 西藥公會曝嚴重後果
2025/04/14 11:53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對等關稅」措施,引發全球震盪,他並預告很快將會對藥品加徵關稅。讓外界擔心台灣恐出現缺藥潮。對此,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盛寶嘉今(14)日表示,台灣處方藥品市場額度超過六成是輸入的藥品貢獻,國際藥價波動勢必影響國人用藥權益,盼政府能簡化台灣藥品市場准入之程序,避免美國藥品關稅變革對台灣藥品供應發生衝擊。(記者:簡浩正)
★
性學權威潘俊亨醫師曝光5大改善陽痿美食
2025/04/14 11:52
陽痿、不舉是每個男人的惡夢。潘俊亨醫師表示:男人想硬,但硬在心裡口難開。不好意思就醫的人很多。曝光5大養精美食,男人可以自然吃出「硬的底氣」,公布5大養精美食「牡蠣、蝦子、螃蟹、山藥、堅果」,其中堅果很特別-雙效合一。因為堅果不只有助健康,,更可以讓男人硬梆梆,有助改善陽痿、不舉、射精品質好。
★
招待毛豆「整碗全是空殼」 喜乃膳道歉了
2025/04/14 10:50
有民眾到位於北市中山區的喜乃膳日本料理用餐,店家招待小菜毛豆,沒想到整盤疑似都是被吃完的空殼,讓她氣喊「是有回收剩菜的習慣嗎?」民眾表示,當下有向店家反映,店家道歉並強調從來沒發生過這樣的事,並補償一道菜,不過該民眾當下已經沒胃口吃了。對此《三立新聞網》求證店家,對方坦言確實有疏失,對該名客人很抱歉,未來會加強員工訓練。
★
嫌不夠漂亮!她瘦到36公斤、停經長達1年
2025/04/14 10:47
一名高三女生,認為自己長得不夠漂亮,只有36公斤卻覺得自己體重過重,刻意節食減重,體重不斷下降,甚至月經停止,讓父母親相當擔心。求診醫院身心科醫師診斷為厭食症,經住院約2個多月,調整個案的營養補充、心理諮商,靜脈注射和藥物治療,體重逐漸增加,並且順利考上某大學社工系。出院後,個案參加服務性社團,找到了自信與成就感,容貌和體重焦慮症逐漸解除,月經情況也逐步改善,體重漸漸恢復正常。(記者:簡浩正)
★
「這吐司」超肥!醫:會引爆「血糖震盪」
2025/04/14 10:30
生吐司口感濕潤柔軟,且有奶香味,但醫師劉博仁提醒,生吐司因為添加較多奶油與糖分,口感雖然濕潤、飽足感也較吐司來得高,但整體熱量與升糖負荷(GL)仍偏高,若單吃2片,很容易超過血糖穩定的建議範圍。他建議,吐司不要單獨吃,應可搭配蛋白質,且一餐控制1~2片為限。
1
2
3
最新圖輯
陳謙文專訪
孫麥傑專訪
《我們這一攤2》首播記者會
告五人專訪
韓寧專訪
HOT焦點
菸捐「漲5元」可行?她:接受度已達85%
跨國學者齊聚響應 提升亞太區慢病照護
開創外資基金公司首例 堅持做對的事
更多焦點+
熱門人物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
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